讀書無用論是什么意思 其實這是一句形容的話
讀書無用論是什么意思?“讀書無用”,其實這是一句形容的話,甚至是一種氣話,只是說的有些夸張,當知識沒有改變命運,所以有的人就對這句話產生了質疑。
不論到什么年代,讀書肯定比不讀書好,這個道理人人都懂,也包括讀書無用論的這些人,這么淺顯的道理他們也懂,不比我們缺個心眼,所以也不能完全的誤解。他們并不是說讀書一點用沒有,而是他們覺得沒有起到該起的作用,換句話說,不是讀書沒用,而是讀的書都沒用上,學到的知識沒地方施展,沒派上用場,大材小用了,所以有的人就容易發牢騷,說氣話,甚至有的家長氣哼哼的對孩子說:我從小培養你花那么多的錢,是讓你回家養豬的嗎?是讓你炸油條的嗎?是讓你賣豬肉的嗎?是讓你送外賣的嗎?你讀那么多的書有什么用?這不白讀了嗎?!
以前看過一個新聞,有一個農村大學生畢業后,求職四處碰壁,無奈之下背著鋪蓋卷回家了,推開門撲通一聲跪倒在老父親面前,老父親當場驚呆了,半天沒回過神來,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。
再加上現在升學率這么高,據說80%的高考生都能如愿以償考上大學,大學生太多了,比過去的高中生甚至初中生都多,而機會是有限的,再加上各種不公平,所以在千人爭闖獨木橋的時候,有一部分人被擠下水了。
在七八十年代、八九十年代,由于有知識的人占的比例小,連高中生都能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,在國家安排工作的年代更不用說了,大學畢業就意味著當廠長、當領導了,幾乎沒有大學生當工人當兵的,當然也與當年科技落后有一定的關系。
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了,無論企業還是軍事,都需要高端人才,所以現在有很多大學生報名參軍,覺得這也是人生的一條出路,有的在部隊有了用武之地,當上了士官或者軍官,很多大學生當兩年兵之后又回到了地方,繼續找工作,所以學有所用很重要,滿肚子的學問總得有個地方施展吧,但是機會不多,平臺不多,但也應該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,不停的訴苦抱怨是解決不了問題的。
如果題中的讀書就是指學歷的話,時代原因,十幾年前,很多沒有學歷的人他們事業也很成功,所以就會覺得讀書無用。
同學公司的銷售總監,是公司創始人之一,拿股份的,23年前,放棄高考,到北京闖蕩,他認真自己成績一般,考不上名校,不如總別人讀大學的時間早點進入社會。他的部門除了他都是名校研究生。
家中長輩,50年前,15歲當兵,師長退休,他沒學歷,軍校畢業的都在他手下干。就總覺得學習好壞無所謂。
初中同學,20年前他高中畢業,親戚介紹到醫院行政崗位,自己能力和人脈,現在是副院長了,他總看不起他們醫院那些高學歷的醫生。
沒學歷也可能很成功,但可能都屬于過去了,時代給了他們機會,F在沒有學歷的敲門磚,你都不能入行,不讀書能行嗎?不要看別人的例子,要研究自己的路。
讀書無用論,是因為讀書太少、思考太少,書與書之間都是孤立的,形不成融會貫通,與生活也聯系不起來,忘記也快;與我們接受的應試式教育、所浸淫的文化環境也有關系。
“讀書無用論”是因為我們的成長還停留在“物質”階段,我們眼里只看到“短、平、快”,需要立即見效益;我們無法真正沉浸在讀書世界里,無法深入體驗精神那種寧靜世界,慢慢成長的充實與喜悅。
所謂讀書無用是那些讀書少,或不讀書的人的淺陋之言,真正有志于讀書的人應當檫亮眼睛,不能受其蒙蔽。莎士比亞說過:“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。生活里沒有書籍,就好像沒有陽光;智慧里沒有書籍,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。”由此可見讀書的重要。具體而言,讀書的好處有5點:
1.讀書可使我們的精神生命長青。人和動物的最大區別就是人有精神生活,而動物沒有。人要使自己遠離動物,活得更像人,使自己的精神生活、精神生命不枯萎,就得持之以恒地讀書。蘇軾的名言:“士大夫三日不讀書,則面目可憎”,不僅道出了士大夫的精神實質,更道出了人之為人的實質。因此,我們要想保持住我們做人的尊嚴,保持好我們做人的風骨,書就不能不常讀。
2.讀書可以開發我們的智慧。古人云:書猶藥也,善讀之可以醫愚。書籍是人類生活經驗和生存智慧的結晶。因此,常讀書、多讀書、善讀書,就可以使我們變得聰明、睿智、豁達、大度,使我們在生活、工作中顯得得心應手、從容自如。
3.讀書可以提升我們的境界。馮友蘭先生把人生的境界劃分為四種:自然境界、功利境界、道德境界、天地境界。這四種境界其實就是四個層次,后一境界總比前一境界要高。那么,生活中我們如何去做,才能漸漸步入高境界中去呢?我想,答案只有一個:那就是堅持不懈的讀書,以書養人,以書提境。
4.讀書可以成就我們的人生。人這一輩子總要干一件事,能不能把這件事干好、干成功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讀書的多少。雖然,我們也不否認一些不讀書的人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功,但是,只要我們把眼光放長遠一些、視野方開闊一些,你會發現,這些不讀書的人所取得的成功要么很小,要么僥幸因素占了很大比例。真正要把事情做大、做強,非讀書莫屬。這一點,在這個日益依靠科技發展推動社會前進的今天,尤其顯得重要。
5.讀書可以延續人類的明天。人類從蒙昧的遠古時代走到今天,書籍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無與倫比的作用。我們可以設想一下,假如人類沒有書籍,今天的人類是個什么樣子呢?是遠古時期的人呢?還是現在的人?假如沒有書籍,你我現在都在使用的手機、電腦,看的電視,坐的高鐵、飛機等等還會產生嗎?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猜猜。